“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这个歇后语真是既形象又确切。风箱应该是鼓风机的前身,木制,两头各有一个风门,靠活塞运动的方式压缩空气,以保证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这也是“两头受气”的原委。
在旧时的农村,铁匠打铁离不了风箱,更多的是农家做饭烧火需要风箱。其实在解放前,农户用风箱的也不太多,因为那时都是烧柴火,柴火易燃,大多数家庭的锅灶是用泥垒成的,十分简易,也不适合风箱的使用。
真正使用风箱是在集体化之后,柴火十分紧张,于是人们开始烧煤。煤相对来说是不易燃的,使用时必须有充足的氧气,所以家家用起了风箱。一到做饭的时间,农村中到处可以听到呱哒呱哒的风箱声,构成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特别的音符。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烧柴又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近年来煤球炉的普及和煤气灶的使用,又省事又方便又干净,人们很自然地渐渐抛弃了风箱锅。如果你在农村中走过,定会看到一垛垛陈旧的柴火堆放在路边村头,有的甚至腐烂成泥。可见农民的“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头一项“柴”,它的内容已基本上改变了,风箱也已成为历史的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