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百科

首页 历史知识

唐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明朝唐伯虎一生轻狂,最终落得晚年凄凉

影视剧《唐伯虎点秋香》一直是一种经典的存在,而剧中的唐寅(唐伯虎)英俊潇洒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历史中真实的唐寅又是怎样的呢?

明朝成华六年(1470年),明孝宗朱佑樘出生,而早在四个月前唐寅就已经呱呱坠地,二人同年出生,而后唐寅的命运就会因为这个人而改变,最终穷困潦倒,终极一生。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然而却非明朝著名才子之列(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聪慧少年竟然有着悲惨的一生,起因又是什么呢?

唐伯虎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籍,能吟诗作对,自小在别人的赞叹中长大,养成了年少轻狂的性格,然而在弘治七年(1494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亦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对他精神造成了极大打击,整日饮酒作乐,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说下才决定考取功名。

《明史》记载: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他的狂妄的性格始终没有改变,再加上家庭成员的相聚离世对他的打击,在录科考试期间整天与一位狂妄书生张灵饮酒作乐,因此遭到主考官的厌恶,录科考试成绩一落孙山。后来在苏州知府和苏州名仕的极力推荐下才勉强让其参加乡试。

唐伯虎不愧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在应天府举行的乡试中夺得第一名“解元”。“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的唐伯虎张狂的性格再次显现出来。而此时落榜的文徽明得到父亲的安慰:子畏之才宜发泄,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意思就是,唐寅为人狂妄轻浮,将来恐怕会一事无成,然而我儿(文徽明)将来的成就,恐怕他赶不上。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这一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恰恰是这次会试使得文徽明父亲开导他的话得到了印证。

这一年会试的主考官是李东阳,副主考官是程敏政,问题恰恰出在了这个程敏政身上。《明史》记载: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意思是:乡试期间负责主考的是梁储,他对才华横溢的唐伯虎念念不忘,同时担心这么一个杰出的人才,应该为国所用,故而对程敏政说的:“仆在南都得唐生,天下才也,请君物色之”,因此程敏政对此名字格外留意。

与此同时与唐寅一块儿参加会试的还有一个人——徐经,他是江南的富家子弟,同时他对同行的唐伯虎非常钦佩,主动接近吃住同行。恰恰是这个人把唐伯虎推向深渊。《明史》记载:未几,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徐经贿赂了程敏政的佣人,得到了试题,然后事情败露。

弘治十二年的科举题目比较偏,熟读四书五经的人根本找不到出处,自然有很多人根本无从作答。而此时的唐伯虎和徐经在酒馆中高声喧哗,尤其是唐伯虎,他的狂妄的性格再次显现,“此次会试我必得头名”,要知道此时还没有发榜,这不得不引起其他学子的猜忌。此消息在京城散播,恰巧被给事中华昶得知并举报,孝宗大怒,令李东阳彻查此事,小也有文献记载是唐寅和徐经一同拜会程敏政一同买题,但是都查无实据,只能依照《明史》记载。几人一同下狱,经审理没有结果。

最终孝宗给出的处理结果还算仁慈,分别对会试舞弊案做了处理:

《明史》记载:谪为吏。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明孝宗实录·卷一五一》:命敏政致仕,昶调南京太仆寺主簿;经、寅赎罪毕,送礼部奏处,皆黜充吏役。

然而此时的唐伯虎又耍起了清高,认为孝宗的处理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耻辱,不去就职,回到家中继续喝酒作诗。至此考场舞弊案画上了一个句号,唐伯虎的仕途生涯也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他的文学人生才刚刚开始,失意之余远游闽、浙、赣、湘等地,直至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子。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下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骚,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一首《桃花庵》介绍了其穷困潦倒的生活近况,一代才子就此陨落。回顾唐寅的一生,性格孤傲放荡,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最终导致其悲惨的人生结局。倘若没有会试酒后的那句话,他的人生又是何种境界,明朝三大才子是否会加上唐寅的名字,都未可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知否百科 琼ICP备2023007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