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百科

首页 生活常识

张仲景的著作有哪些(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东西汉时期(3))

三、东西汉时期(公元前202—220年)医药著作简介(3)

【导言】要传承中医药如果连祖先写过的书、读过的书都不知道,谈何传承?谈何发扬光大?更说不上振兴中医药了。因此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给予挖掘并发扬光大。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东汉时期的医药著作《中藏经》简介,本期介绍东西汉时期(公元前202—220年)医药著作简介之《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以及其作者张仲景。

(三)《伤寒杂病论》


1、《伤寒杂病论》简介

全书10卷,共22篇,总计5万余字,为公元3世纪初东汉张仲景(张机)所撰。它是中华民族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其中的六经辨证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伤寒杂病论》包括平脉法、六气主客、伤寒例、杂病例、温病脉证并治、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下、辨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发汗病、可发汗病脉证以及发汗后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吐、不可吐、辨不可下病脉证、可下病脉证并治、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等篇章。

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书中记载大量的方剂还列举了许多病例,全书共397条治法,记载方剂113首,应用中药近82种。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张仲景所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被后世誉称为“众方之祖”,并尊它为“经方”。是学习传统中医必须遵循的一本重要古医籍。

《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古籍医书,而且还流传到全世界,特别在日本历史上还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医药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在日本一些著名的中药制药工厂中,经方一般占到60%以上。

2、关于《伤寒杂病论》的版本: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出世及历代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次经后代医家整理编纂,并将其中外感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伤寒论》经西晋医学家王叔和整理,在五代十国已处单传、并濒临继传的状态,在唐代只见到孙思邈编著的《唐本伤寒论》,辛运的是在北宋馆阁(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秘藏近九十年后,在嘉佑年间由于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的版本作为底本,由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校定。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定名为《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八百多年间各传抄条文错乱的局面。

之前南宋绍兴十四年有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到了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外,社会上都没有《伤寒论》。到了了明朝万历年间,藏书家赵开美偶得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现今仍在留存逼真宋版的赵开美版本,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今存五部。但当今世上还流传有《伤寒杂病论》以下版本,主要有:


A、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唐本伤寒论》;

B、宋代高继冲编著的《宋本伤寒论》;即宋代政府由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校定。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的《宋本伤寒论》。


C、日本康平《古本康平伤寒论》简称《康平伤寒论》,是1346年由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所以将其称为“康平本”。 康平本较北宋本《伤寒论》还早,但其中篇幅却少于北宋本。全书共12篇。

D、民国前后本《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它是清朝广西桂林左盛德藏书的,经桂林老中医罗哲初手抄,又名《伤寒十二稿》,1956年由其儿子罗继寿献出。相传在同治六年桂林左修之先生受之于张仲景46世孙张绍祖氏,得其家传《伤寒论》,至光绪二十年,罗哲初问业于左修之,尽得其传《伤寒论》,三十余年秘不示人。


E、民国初年长沙古本,即《长沙本伤寒杂病论》,由长沙刘昆湘氏得古本《伤寒论》于江西张隐君,历十余年湖南何芸樵氏为之手写付印此书,后此版本《伤寒论》于民国二十八年在西安开雕。但书中仅有十六卷,缺《金匮要略》条文。


F、《涪陵本伤寒杂病论》是20世纪30年代后发现的《伤寒杂病论》抄本,现藏于重庆图书馆。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对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和学习运用《千金方》的医疗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

3、《金匮要略》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也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杂病诊治的医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

主要包括:绪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痉湿喝病脉证治、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奔豚气病脉证治、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水气病脉证并治、黄疸病脉证并治、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22篇。

关于《金匮要略》在宋朝还有个故事,宋仁宗时代,有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被虫蛀了的竹简“蠹简”,书名叫《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中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经后世名医高保衡、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与之对照,知为仲景所著,将《金匮玉函要略方论》更名为《金匮要略》,并刊行于世。

4、张机简介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其经典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张仲景与董奉、华佗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汉灵帝时张机仲景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何颙别传及甲乙经仲景方论序》是这样记载张仲景的:“后汉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受术于同郡张伯祖,善于治疗,尤精经方。举以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后在京师为名医,于当时为上手,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之也。”

据史书记载,张仲景著作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后面的因年代久远都早已失传。

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缘由

第一方面缘由是因家族死于伤寒的70%,他《伤寒杂病论》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尚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

第二方面缘由是:“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第三方面缘由是:“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勿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彿,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因此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用他的话说就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因此才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问世。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知否百科 琼ICP备2023007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