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社会越来越呼唤创新力强、解决力强、应变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一个国家的人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国家创新能力,也体现着这个国家发展的核心软实力。通过STEM教育培养STEM人才,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力培养STEM人才,能推进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获得主动权,提升我国在创新领域的话语权及影响力,同时也能为促进科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理念: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复杂问题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合写——科学要求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对自然过程的认知,揭示的是事物的因果性;技术是对自然过程的控制与改造,突出目的性;工程是遵循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数学则作为一种基础性工具,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STEM教育强调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加强人才核心素养的提升。
STEM人才能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整体性地有效解决复杂问题,这深刻地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也是STEM教育自身的价值追求。STEM教育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形成共通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人才的计算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重视人才在创新与合作方面的基本素养。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融合和创生等突出特征,能突破学科、专业、环境等的边界,反映当前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模式,体现了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本质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大力培养STEM人才成为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与共同的实践行动。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STEM教育,在政策与财力上对STEM教育给予特别支持,为科技创新人才的涌现创造了必要条件。我国对STEM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早在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要探索STEM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提出STEM人才培养畅通计划。从2000年到2019年,我国在十余所大学中授予的STEM博士学位从9038个增至49498个。
面临挑战:培养STEM人才是严峻紧迫的时代课题
培养STEM人才,是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培养STEM人才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人社部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74652万就业人口中,高技能人才约6000万人。因此,需要以培养STEM人才为契机,通过专门的STEM技能培训,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劳动分工和技能转型。另一方面,培养STEM人才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奠定基础。人民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为世界第12位。培养STEM人才,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能够提高人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整体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培养STEM人才,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2021年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发布的2021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报告显示,在国际人才竞争力方面,中国首次跻身前40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STEM人才,能在世界新兴产业领域中抢占先机。同时,制定完备的STEM人才计划,能更有效地提高对国外STEM人才的吸引力。
培养STEM人才,是健全我国人才队伍的根本保障。
我国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缺乏从事基础、前沿学科研究和尖端技术开发的STEM人才。因此,需要通过STEM教育,填补我国STEM人才的缺口,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STEM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配套不完善,STEM人才的就业、发展环境也呈现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与多样化的政策扶持,为STEM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培养STEM人才,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STEM教育以培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才为主要目标,造就拥有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STEM人才,使人才具备更高综合素质。此外,STEM教育使人才能够终身学习,适应剧变的社会大环境,应对科技与社会带来的变化。
实施举措:多主体协同共进、全方位协调推进、全过程系统跟进
培养STEM人才体现了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特征,需要多主体协同共进、全方位协调推进、全过程系统跟进,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
从宏观层面,构建适应我国发展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STEM人才培养聚焦政策、平台、课程、队伍等多个角度,需要整合多方的力量,共同促进STEM人才培养。必须发挥政府在教育与人才战略中的引导作用与政策导向作用,强化STEM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明确STEM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对STEM人才培养中涉及的资金、师资队伍、平台建设、课程资源等提供政策支持。推进STEM人才的分层次、多元化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既注重“顶尖”人才培养,又强调“基础”人才的作用,促进各层次STEM人才互相配合及融合发展。创新STEM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强与企业及科技场馆等的合作,促进STEM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从中观层面,大力培养与造就专业的STEM师资队伍。专业的师资队伍是STEM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STEM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综合素质,需要注重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育。要将STEM教育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进行开发,在高等教育中开设STEM教育专业,增加未来专职教师从业人员。针对基础学科的教师群体,制定STEM教师培训及轮训的计划,通过专题讲座、课程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还要采取一定政策,从国外引进先进的STEM教育人才,以壮大我国的师资队伍。
从微观层面,加大STEM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STEM教育最核心的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因此,可设置全新的学科课程,从教学目标、教材、方法、环境等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课程改革中,将关联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如将技术、学习问题与项目改造等嵌入到传统课程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项目设计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等。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社会化与社会资源的课程化,注重前沿技术在课程中的呈现,并搭建社会与课程之间相互联通的纽带,不断地增强STEM教育的吸引力与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