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岛上的普济寺、法雨寺等佛教寺院大家都很熟悉。位于普陀山东南数公里的大海里,有一个珞珈山,传说为观世音菩萨发迹、修行之圣地。自古以来,普陀、珞珈融为一体,全称为普陀珞珈山。《大唐西域记》一书有这样的记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经,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布怛落迦按梵文的音译,即普陀洛迦,意为光明山、海岛山。舟山的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达拉,都是由此译音而得名。后为区分两岛,遂一称普陀山,一称珞珈山。
在普陀山码头的旁边有一个码头可乘船往洛迦山。在船上望珞珈山,雾霾之中,小岛若隐若现,酷似一尊大佛仰卧在莲花洋上,头、颈、胸、腹、脚均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卧佛”之称。
珞珈山上洞壑幽然,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山最高峰99.3米。据说当年观音大士就是由此跨越珞珈山和普陀山之间的莲花洋去普陀山开辟道场的,在普陀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传说至今还留有观音脚印。据历史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僧在珞珈山中结茅。至清末,山上有妙湛、圆通、自在、观觉四座茅篷。1980年,普陀山佛教协会开始整修珞珈山,先后创建五百罗汉塔,新建土地祠、伽蓝殿、圆通禅院、大悲殿、大觉禅院、圆觉塔、妙湛塔等名胜,从此珞珈胜境更是名扬尘世。
在往珞珈山的船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普陀山南海观音金身像。这尊佛像座落于岛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佛像顶现弥陀,右手托法轮,左手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普陀山观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