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百科

首页 生活常识

穿青人的历史由来(中国一个特殊民族,身份证与普通人区别很大)

引言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在这个大家庭之中,人们彼此尊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曾经,国家有一个伟大的百年承诺,要让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奔小康”,共同奔赴美好的生活。2020年,我国取得了伟大而具有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消息,令无数国人深受鼓舞,也深感振奋。不论是哪个民族,都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同属于中国人,实现民族理想,是我们共同目标。

01

值得一提的是,“五十六个民族”不过只是经过相关部门调查而统计得出的,在中国还存在着一些“未识别民族”,这是因为,追溯到古时,这些民族与现有的少数民族在文化、分布区域等来看,就是同属的关系。尽管如此,这些“未识别”民族依然独树一帜,有着独特的民族意识。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几个省份,这些民族在文化、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少数民族的文化,深受广大群众的关注,异族风情”的魅力常常令人向往,人们也从少数民族中接触到了一些新鲜的事物——像火把节、泼水节等,再如少数民族的服饰等,均十分有吸引力。

一个人属于什么民族,在身份证上都会得以体现,由于汉族人较多,我们所见的身份证民族栏上“汉”是最常见的。然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名叫“穿青人”。穿青人并不在五十六民族之列,而他们的身份证民族栏上,就写着“穿青人”三个字。

在早期,穿青人有一个别名——“里民子”,之所以名为“穿青人”,其实,是因为与这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存在相当大的关系。穿青人好着青色的服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据现代学者研究,穿青人的祖籍极有可能在江西吉安的庐陵县,但时至今日,居住于江西的少数民族人并不多。

穿青人被归类为“未识别民族”,其实,早在中国解放后,穿青人就向相关部门提出过,要将本族确立为少数民族,但是,为何国家要将“穿青人”归类为未识别呢?

原来,在穿青人诞生的明朝,汉族南征的将士来到了彼时土族居住之地,久而久之,许多外地来的将士索性不再离开,与当地土族人结婚繁衍后代,这些后代与明朝汉人在生活习惯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汉人好居住于房室,而穿青人生活在土屋内,于是,他们自称为“里民子”,意在同汉人区分开。

02

1955年,国家派出相关人员对“穿青人”的身份进行调查,首次得出穿青人其实是明代汉人与土族人的后代,就将穿青人归类为汉族。这样一来,穿青人可就不愿意了,他们表示,本族人的生活习性与文化等都和汉族有着明显差异,坚持要外界认定自身为少数民族。由此,即便得出了“穿青人”的历史渊源,为了保持民族间的团结,国家还是尊重穿青人,将其列为享有特殊待遇的少数民族之列里。

此后在1985年,贵州省民委的人员再次向国家相关部门请示,要将“穿青人”归类为少数民族,遗憾的是,这一要求仍未得到同意,“穿青人”归类为汉族的结论也就没有再改变。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表示,可以把“穿青人”写入身份的民族信息里,他们仍然享有少数民族的福利待遇。就此说来,国家对“穿青人”身份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十分有温度的,也体现了民族间“一视同仁”的尊重。

我们不难发现,关于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穿青人的内心表现极为强烈。从居住区域来看,其分布在贵州织金、纳雍等县,村寨连绵不绝,百姓之间十分团结。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包括穿青人,即便如此,这并不代表国家不承认它们,穿青人依然享受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待遇,此举足以见证国家对穿青人的真挚情谊。

结语

“穿青人”是否被归类为汉族的问题,远没有民族大团结重要,孰轻孰重,普通人就可以判断。穿青人至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信仰,他们有着独特的节日、婚姻等习俗,这些习俗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宝藏。不论对待哪个民族,人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彼此尊重,相互团结,只有这样,中国这个大家庭才能有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国家才会日益兴盛、强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知否百科 琼ICP备2023007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