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历史上留名之人,都有超越时代的智慧。尤其是古代,普通百姓缺乏文化,又迷信神明,因此有人便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的行动营造声势。这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个是异象,一个是谶语。下面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展开,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我们采用文学手法,以图展现出来更有意思的故事。
一、异象
(1)大楚兴、陈胜王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讲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其中,陈胜发出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个振聋发聩的句子流传千古。司马迁也肯定了陈胜的历史地位,在《史记》中将其列入了《陈涉世家》(王侯开国,子孙世袭),陈胜也实现了其从农民到王侯将相的梦想。相比于此,兵仙韩信也才配得上列传(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的地位(《淮阴侯列传》)。
所谓“大楚兴、陈胜王”,说的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联络起义时,采用了一些迷信手段,以使戍边士兵的人心都依附他。
具体做法是,先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这几个字,塞到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煮着吃,自然就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用狐狸一样嗥叫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利用这些办法,成功聚拢起来一波人来响应起义。
其实,陈胜自己都说了,“此教我先威众耳”。这种方法是给自己树立神秘色彩,以显示与众不同,这样才能来作为起义领袖。
陈胜其人
实际上,陈胜年轻时,思想就不同常人。因出身贫穷,只能靠给地主家种地来养活自己。对于这种生活,陈胜失望之极,看到同伴在地里劳作,感到毫无前途,曾经发出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声音,这表明陈胜内心埋藏了一颗种子,只要条件满足,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果然,上天总是青睐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秦朝末年,秦二世大兴土木,征召很多底层人士去各地区履行各种任务。在这种背井离乡的大背景下,社会动荡,百姓怨言不断。
陈胜抓住了机会。在二世元年七月,陈胜这一支贫苦人民组成的士兵要去驻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因下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停止前进,暂时驻扎在大泽乡(安徽宿县)。陈胜凭借他的个人能力,担任其中一支小队的领队(屯长)。这个队伍里面有十几个屯长,其中一个就是吴广,屯长上面还有朝廷的将尉统领监督。由于当时大雨磅礴,队伍耽误了很多天,基本上确定迟到了。
众所周知,秦朝以军功赏罚制度出名,军人只要有军功,就可以一直升职甚至封侯,而如果有过失,那必然影响仕途。可以说,秦朝的武官制度给了底层人士上升空间,这也是秦国能够最终在战国七雄中胜出的原因。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立功,稍微一个过错就落后很多身位。就像高考一样,如果上来就错了一道大题,那名次得大幅下滑,圆梦985基本上不可能了。
由于迟到,这支队伍基本上属于开局吃瘪,与其他同行相比,竞争的起跑线都不一样了。这条升官发财的道路基本堵死,反而延误军令还要受到处罚。陈胜思来想去,觉得划不来,想要另辟蹊径。
陈胜经过观察,发现吴广这个人思路也很活跃。他找到吴广,大家都是小领导,陈胜把道理说得很明白,既然去边疆当守卫没前途了,眼下各地都有不同力量的造反,日子过得还挺好,不如直接造反得了。而且眼下有一个绝佳的造反理由,这个理由还没有人用过,这需要利用两个人,一个是秦始皇长子扶苏,很贤明,扶苏实际上已经死了,但是百姓都不知道,我们可以诈称是扶苏的队伍,这样师出有名,声势浩大,阻力就小很多。另一个是楚国大将项燕,大家都是楚国人,知道他能攻善战,爱惜士兵,百姓同样不知道他的生死,现在大泽乡也在楚地,我们可以声称是项燕在领导这支队伍,不仅会吸引到很多人加入,而且也会令对手闻风丧胆。
既然大旗竖起来了,理论可行,下一步就是如何具体操作了。陈胜就和吴广商量,怎么样才能把这支九百人的队伍拉下马,心甘情愿地跟随他俩起事,最终经过周密计划,一步一步达成目标。
首先,大张造势。
经过高人点拨,决定采用神秘主义的手段。结合实际形势,可操作的戏法比较一般,天降陨石做不到,也找不到类似于长两只头的狗这样的怪异动物,思来想去只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开展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往鱼肚子里藏纸条,晚上学狐狸叫。
经过这样一搞,效果马上出来了。士兵们都担心发生什么事,整夜睡觉都担惊受怕的。白天对这些怪事也议论纷纷,见到陈胜来了,都不敢吱声,只是互相用眼神往他那里瞟,暗示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不一般,涉及了奇怪的事情。
然后,拉上贼船。
吴广这个人平时和士兵们关系融洽,向来为属下着想。有一天,将尉和几个屯长们一起喝酒,一个将尉很快喝醉了,吴广指着他的鼻子说,跟你混没前途,还不如散伙算了。将尉听了大怒,命令左右把吴广按在凳子上,用鞭抽打他,搞得动静很大,士兵们都出来观看。
将尉一边打一边说,你一个小小的屯长,跟你混更没前途,谁跟你混谁是白痴,和你交朋友都是眼瞎。这些话让围看的士兵们心里非常不悦。将尉说到气头上,顺手拔剑出来耍威风,就在此时,吴广突然跳起来,夺过来剑把将尉杀了。一时局面大乱,陈胜也趁机帮忙,帮忙把剩下的两个将尉也给斩杀。
队伍的监军将领全死了,这下闯大祸了。大家都惊魂不定。
陈胜见时机已到,赶紧站了出来,对大伙说道,咱们大伙要去戍边的,现在大雨导致迟到,迟到是要杀头的(实际上秦律并没有这样规定),而且咱们队伍的将尉全死了,一场连坐的大罪也逃不掉了(实际上包庇罪犯才有连坐)。即使不杀头,戍边打仗也是九死一生。既然未来没什么活路,横竖都是命如草芥地简单一死,那么还不如趁着现在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然后发出了著名的声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王侯将相天生就比我们穷苦出生的人高贵吗?
陈胜一通虚实结合,假话中夹杂了真话,用一段逻辑严密的话说下来,大家都懵了,听着很有道理。于是士兵们表示愿意听从你的指挥,跟着你干一番大事业。
读到这里,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名府卢俊义、青州兵马指挥司秦明都是被采用类似手段赚上梁山的。
最后,改头换面。
在一切铺垫工作完成后,这支队伍初步集结起来,开始投入战斗,并一连攻克了几个地方,行军途中不断招兵买马,等到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
陈县是一个较大的地方,也比较繁荣,汉至南朝宋,历为淮阳国、陈国、陈郡治所。等到攻克了陈县,这时候陈胜算是有了根据地,并且队伍已经拥有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军队。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在陈胜这边。
一个政权想要扎根,必然需要获得当地人的支持。而当地的大户人家,就是需要拉拢的对象。陈胜当然明白这一点,刚攻占陈县没几天,陈胜就赶紧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来集会议事。一来稳定当地豪门大族的情绪,二来也要让他们分一杯羹。看到陈胜势头正盛,三老、豪杰都表示,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定都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