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与药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有两大知名的文学团体,即“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其实,还有一个小团体,叫做“正始名士”。
正始是曹魏第三位皇常曹芳的年号,公元240年至公元249年,为期十年。该时期的文学人物,主要有何晏、王弼和夏侯玄三人。他们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倡导玄学及清谈,开时代风气之先。
而服药的做法,即从他们三人开始。以何晏为首,王弼和夏侯玄亦热衷于此道。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下,药和酒,便成为他们暂时麻醉自己排解胸中郁闷的手段和避免政治迫害与猜忌的护身符。
他们服的药统称为五石散,以矿石为基本成分。其中有一种由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5种无机物组成,故名五石散,服用者最多。另外还要掺些别的什么东西。
五石散含有毒素,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亦无任何滋补作用。服药后,身体忽冷忽热,犹如今天俗称的打摆子。药性发作时,周身上下燥热无比,痛苦难言,进入一种莫名的颠狂与恍惚状态之中,貌似已无正常心智。
这种情况,颇类似今天有些人嗑药服食摇头丸后的症状。一则为情绪的发泄,另外在服药的幌子之下,即使偶尔口出狂言,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麻烦。即使有人构陷,奈何人家已神智不清,倒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明虽颠狂,实为明哲保身之举,不得已而为之也。
今人生病发烧,39度以下,浑身发冷,需加衣以保暖;但若40度以上,非但不能加衣,还得减衣且用酒精来降温。服食五石散后的情形大概属于后一种情况。
吃了散之后,浑身燥热,衣服要少穿,要吃冷东西,故五石散又称寒食散。皮肤发烧,穿窄衣不舒服,非穿宽袍大袖不可。因这些名流们都如此装束,于是不吃药的人,以为时尚流行,也都学起来,衣服跟着宽大起来。实乃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举,形似而神不似也。所以说,流行的东西不见得就是好东西。读书也一样,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吃药之后,不光身体发热,脚也发热,于是不穿鞋袜而穿屐。今天多数人听闻不屐,第一时间想到日本人,却不知道2000多年前,远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有这种穿法了。
用一句话来概况,叫做: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风流自赏,几追仙姿。不过,外表潇洒,其实服药之后,是很痛苦的。